Final Fantasy 增程特斯拉开起来咋样
- 路迈资讯
- 2023-09-24
[新鲜技术解读] FinalFantasy作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经典IP备受玩青睐,初代作品背水一战成功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置死地而后生的故事同样令人澎湃。
摆在我们眼前的这台增程版特斯拉ModelY,其决绝程度以及历史巧合,甚至比游戏IP更曲折。到底是时代的眼泪,还是初生的未来,或许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 转子发动机以及菲利斯・汪克尔的名字在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经战斗过的办公楼并不是简单的纪念馆,其中更是有研发人员开发新技术;
● 这里并非是新・转子发动机的秘密开发中心。格局打开,完全改变历史的真・绿色燃料才是研发重点;
● 研发公司也在努力寻求与中国企联系,但冷静思考不难发现量产面临诸多紧迫且实际的问题;
●如果你对增程特斯拉ModelY驾驶感觉更兴趣,不妨直接点击第二页阅读;
---转子梦的继承者---
熟知历史的朋友对转子发动机一定都不陌生,尽管已无大规模量产型,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它仍是众多迷的白月光、心头好。今天的故事也与转子发动机产生着一定的羁绊。
靠近林道火站不远的小道里隐藏着一座洋溢着上世纪70年代设计风格的建筑。对转子迷而言,这里可以被看做是麦加圣地。半个多世纪前,菲利斯・汪克尔先生正是在这里完成了开发工作。
走进转子座“圣殿”眼前停着一台来自美国的特斯拉ModelY,这样的反差感让人感到新奇有趣。一个是被称为昨日余晖的燃油时代,一台是纯电动时代目前最成功的作品。在这样一个时间内交汇在一起会让人有种历史见证者的遐想。
另一方面,中国广大市场的消费需求与潜力是有目共睹的,OBRIST也在积极的寻求与中国厂商合作的机会,当然能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也是我们此次试驾考察的重点。
在工业发达的欧洲,人数不多的初创公司往往是未来时代或新技术的引领者。优秀的路况让消费者往往对高速路段动力、操控表现要求严苛,因此增程技术很长一段时间都并非首选。这种背景环境下的技术积淀表现如何令人期待。
考虑到未来销售国与地区情况差异,增程器可以使用兼容甲醇、LNG、CNG、CO2等多种中性合成燃料,当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OBRIST仅仅是作为技术供应商,而并不会进行量产制造工作,因此整套动力总成表现可调区间不小。
与国内在售的不少热门型一样,OBRIST的这套系统也属于串联式插电混动技术。换言,发动机仅作作担任电能补充者的身份,任何工况下都不会直接驱动轮。能否在速快,大动力请求十分常见的德国道路下,充分满足使用需求是考核重点。
这样的手感并非因为前轴轴荷较重,而只是欧洲消费者,特别是德国消费者使用习惯。这样的转向调校让人初上手就感受到开发团队有意淡化特斯拉ModelY本来的轻盈感。
双缸发动机振动更小,噪音更低的优点得以显现。即便是以毛坯著称的特斯拉ModelY做基底,整体表现与国内理想的产品比不遑多让。当然,我们猜测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体验地点处于道路铺设质量出色的德国有关。
如果不是刻意感知,在城郊行驶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台增程版特斯拉ModelY很难暴露出已被改造的本质,就连路人也没有对这样一台会传出发动机工作声音的特斯拉感到奇怪。从结果上看,电池组以及电机性能的可以弱化也只有在高速路段显露出先天弱势,对德国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不可忍受的缺点,但对普遍行驶时速较低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或许称不上问题。
---真・环保---
驾驶着带增程器的特斯拉ModelY还不够魔幻,汪克尔先生工作过的办公楼内还有另外一项更具有超前意义的技术等着我们了解,这就是初看感觉有些不可理解的可再生燃料aFuel。
众所周知欧盟对于化石燃料的态度,禁售政策虽然推迟,但全面停止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近些年来自纯可再生燃料却让内燃机有了续命的可能。
需要利用驱动电解器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将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主打环保的新技术因为着全流程必须,且只能使用可再生的电力能源,例如风能。
在前面的原理环节,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会使用二氧化碳,这与OBRIST公司前的技术积淀有关。前面提到了他们与大众、奔驰等欧洲企有着密切合作,其中一就是使用R744作为用空调冷媒,而这正是二氧化碳。
在生产过程中,氢气与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气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结合在一起,通过独特的工艺加工产生合成液体或者气体燃料。使用绿色能源以及消耗二氧化碳这两点无疑是得到欧洲诸国政府认可的重要原因。
最终产品甲醇的化学结构和基本特性与传统的柴油或油燃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因其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制得,并且可以使CO2的排放和吸收相同,因此从理论上讲,这种“电力合成燃料”也就可以改善传统燃油所令人诟病的“碳足迹”,从而实现“碳中和”。
写在后面的话:
将公司办公地点选择转子发动机发明者工作过的地方这并非是简单的巧合,在我们看来这更像是精神的延续。在漫长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不止转子发动机,还有众多优秀的技术如流星一瞬,未能成为行业主流。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技术不够优秀,在普及的道路上,技术的成熟度与后期设施匹配、政策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冷静的看这次体验的技术,无论是理念,还是落地的状态似乎都与多年前的转子发动机有着异曲同工意。但面对量产已趋成熟的中国市场,这套足够特别的增程系统大规模推广有着不小的难度。纯可再生的a-fuel能否在欧洲市场推广也要有赖于政策倾斜。(文/图唐朝冷晓阳)